文章专题
心无挂碍

恐惧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而陷入孤独。担心工作的失误让自己丢失饭碗,难以维持家庭的生计。担心惹恼了体格比自己强大的人,而受到殴打。担心做错了事,被父母责骂。担心没有好好学习或者工作,生活无望逐渐落魄。担心子女生气,到自己老时,无人照顾。担心没有满足爱人的愿望,又会生气吵架。担心如果自己拒绝了别人,自己就会变成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而遭到孤立。担心熬夜对身体不好,又担心明天很快就会到来。担心自己的努力不够,又担心自己的努力白费。有太多的担心了,生活就好像是在恐惧中度过……
对已知的事担心,担心曾经的疼痛再次涌来;对未知的事担心,担心无法应对未知的诘难,而遭受痛苦。
但是《心经》告诉我,恐惧不是来源于未知,而是挂碍。
因心有挂碍,而心有恐惧,因心有恐惧,而无法成佛。
人害怕未知,那未知有多大呢?可以想象,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连一颗尘埃都不算,而人连地球的一半都不了解。像这种渺小和浩瀚相比,未知显得如此的巨大且不可计量,那恐惧恐怕永远也无法消除哪怕一丝半毫。
可佛说,不必担心。无论未知多大,只要心无挂碍,就再也没有任何恐惧可言。
人害怕一切,无非是心中挂碍身体,挂碍得失,挂碍宠辱,挂碍名利,挂碍攀比,挂碍差别,挂碍心中那永无止境的欲望。
当心无挂碍时,一切恐惧都没有立足点,一切担心也都无从生起。一个万米深海的巨大怪物,顶着黑夜,翻涌着滔天海浪,来到我的面前,我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它无非是把我肉体碾碎,还能怎么样呢?当顶头上司无故责骂我时,我也不会有半分恐慌,无非是重新工作,又能怎么样呢?当世界一起朝我施压时,我也不会担心,它们想要什么,都拿走好了,没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心经》中“心无挂碍”的前一句就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是“到达彼岸的智慧”,是佛的智慧,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因为一切皆虚,所以为无明之烦恼,所以不挂。
更多心灵探索:
- 浅谈对“家文化”内涵的理解
- 终点虽远必将抵达
- 坚持是一种生活态度
- 物质贫穷不能阻挡精神富有
- 避免这三个毁掉你自信的思维习惯
- 中国式穷人思维
- 重塑自我
- 惜时惜缘惜福
- 具体化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利器
- 为难自己
-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 别忘了,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
- 人与人的差距,藏在每一天的坚持里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 跳蚤定律
- 说话是门艺术 教你像菩萨一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