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专题
说话是门艺术 教你像菩萨一样说话

胸怀慈心、悲心
有一次,一位法师接见信众的时候,现场一位女居士一直在说她的儿子如何如何不好,问法师该怎么办。法师就附和了几句,说:“你孩子这么做确实不好。”当时,这位妈妈的脸色一下变得非常难看,法师知道他说错话了。对一位母亲而言,自己孩子的缺点、毛病她可以说,但别人是不可以的。
有一个孩子经常性出现幻听,孩子父亲就到一座寺院里向一位高僧求愿:“我的孩子有幻听,怎么办?”高僧笑着跟他讲:“现在好多人都有幻听。”听到高僧这样说,这位父亲心里轻松多了。
胸怀喜心、舍心
在寺庙里面,有的弟子学历高,有的干起活来一个人能顶好几个,还有的悟性特别好,等等,因为这些差距,有一些弟子内心就产生了失落感。
如果不会随喜的话,只会越来越痛苦,甚至只有搞一些旁门左道来证明自己。
有一位法师回忆说:“我小时候上学,经常会在课堂上做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行,以获得老师的注意,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小的时候不懂。长大后,在寺院里跟着师父修行,慢慢就知道了一些道理,心里就觉得,有人体力好,我比较高兴,有人学历高、悟性好,我随喜他。慢慢地,心里就自在了。”
布施的心
原始佛教时,佛陀亲自住持的僧团有一条戒律——一个比丘在树下打坐不许超过三天。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那棵树跟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有些人只要往树下一坐,就会认为“这棵树是我的,这棵树的阴凉是我的”,就会产生痛苦。
所以,佛陀规定每三天必须换一棵树,不然就犯戒。
那么,寺庙里的出家人是怎么训练的呢?就是抓阄换床睡,以此避免大家认为这个床一睡上就是自己的,以至别人坐一下就不开心。
其实,那个床根本就不是哪一个人的。因为出家以后,有一条丛林清规叫“色身交给常住,性命托付龙天”。意思是你出家了,你的命是归龙天护法的,这个身体呢,就归常住了,你就没有了,你什么都没有。
除外,戒律还规定,一个人只能有三件衣服和一个吃饭的钵,多了就犯戒。
更多心灵探索:
- 浅谈对“家文化”内涵的理解
- 终点虽远必将抵达
- 坚持是一种生活态度
- 物质贫穷不能阻挡精神富有
- 避免这三个毁掉你自信的思维习惯
- 中国式穷人思维
- 重塑自我
- 惜时惜缘惜福
- 具体化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利器
- 为难自己
-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 别忘了,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
- 人与人的差距,藏在每一天的坚持里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 跳蚤定律
- 说话是门艺术 教你像菩萨一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