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专题
我成为高管后明白的这些道理

本人目前供职于一家新媒体公司,月薪我先卖个关子,你们自己猜。放在以前我可能会认为这一辈子我只能当个平面设计师,或者是跟设计相关的工作。在正式写文章之前,我都是默默潜伏在简书上,以一种小学生的心态在学习,对我有用的文章我会悄悄点个赞,没有用的,再轻轻的走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通过持续的学习,我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还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
…………
针对于这些问题,我把答案一一写在了纸上。
真正的人生从你想改变的那天开始……
▊ 知道知识在哪,比知道知识本身更重要
古典在他的新书《跃迁》里讲到:“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力。”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轰炸,如果你想要把每条信息都记在脑海里面是不可能的。
▊ 持续不断的阅读
几年前看过这么一句话:“有人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之前看过俞敏洪的一个演讲,人家大学四年看了800多本书,哪怕是现在极其忙碌的状态下依然保持一年60多本书的阅读量,难怪人家往台上一站气场十足,妙语连珠。
在《权利的游戏》中,初来北境长城的琼恩·雪诺,面对小恶魔提利昂发问道。小恶魔的回答堪称经典:
看书可以丰盈我们的大脑,也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别人的人生,聪明的人以及有大成就的人似乎都很爱看书。
▊ 人无我优的本领
去一家新公司面试的时候,往往会有特长一栏,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不知道填什么。最近几年特别流行斜杠青年这个词,也就是说多重职业身份会成为全球新趋势。
一年前我除了会设计仿佛什么都不会,但是现在我会写手账,还会设计开发课程,手绘能力也不错。因为手账吸引了很多粉丝,也为我带来了出书的机会,同时很多公司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新媒体纷纷发出邀请,希望能入驻它们。
我深刻体会到拥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本领究竟有多好,不仅给你带来很多机遇,还会让你特别有底气地跟别人谈条件,甚至你真的可以靠着兴趣过日子。对我影响很大的考拉小巫,在看她写的《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时,你能强烈感受到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是经过怎样一番凤凰涅槃的过程才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人家半公费出国留学,做起来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有着幸福的家庭,可爱的混血女儿。我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英语还是那么重要啊。
很多人可能压根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在这里我只能建议大家保持好奇心多尝试,就像我在书上看到熊谷正寿通过手账管理做到上市公司的大BOSS时,就立马决定学习写手账一样。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就要拓展这方面的长度和宽度,等待自己的能力和心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然后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
▊ 会写到底有多重要
我想说不管你想不想当作家都要学会写。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里面讲到:“除了文学,文字还有其他的责任,如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
现在公司让你写一个通知或者是工作汇报,难道还要上网上找模板吗?难怪到年底的时候老板收到的年度总结居然还有一样的。
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曾经去红豆集团面试,红豆电视台在招聘主持人。形象、学历、声音都通过了,唯独是主持稿件方面不行,写作是我的短板,因此我错过了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百万畅销书作家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刚毕业找工作当的她在合同上签下名字的时候,HR说了一句:“你的英文不如母语好,回去自己加强一下。”英语怎么可能比母语好?她先是疑惑了一下,却又立刻意识到周围的每一个人,从总监秘书到前台,竟然都做到了这一点。
要拿什么,才能弥补这个弱点呢?直到她在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在职场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也许我一辈子都没法把英文说得像母语那样好,但我可以做中文最好的那个人。就从写作开始吧。
更多职场心理:
- 不如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
- 做医生还是程序员,如何选择?
- 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
- 工作没啥劲头咋办?
- 张锐猝死
- 满意永远是暂时的,而欲望长存
- 你不是岁月静好,你就是懒
- 我成为高管后明白的这些道理
- 工作像恋爱和婚姻,你得找到合适的人和地方
- 越没本事的人,自尊心越强
- 钱到用时方恨少
- 走入肖申克监狱
- 只有工作才会退休,事业是永远不会退休的
- 老板不加钱,不是嫌你老
- 现在的每一步积累
- 大量做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