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专题
写文章的十大经典套路

【套路一】日记体
诀窍:
1、一个小碎碎念做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由几个小碎碎念构成,这些碎碎念可以 有关联,也可以是前后毫无联系完全独立的一节。
2、用自己的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所思所想,有故事,有共情,有金句
【套路二】清单体
诀窍:
1、以数字标注或者分行罗列的清单作为主要形式的文章。
最典型的“清单体”标题诸如:“24件初次约会可能遇到的囧事”、“7款女生看了都忍不住剁手的小点心”、“小物件的33个聪明收纳办法”,“一辈子必须去过的7个风景点”……
2、清单体一般最少凑足10条,如果超过10条,尽量往大家喜欢的数字上凑。如果内容很多,就要舍得删减,只留下最精彩的。关键是清单搜集的质量要高。
3、先穷尽自己可能排列,再利用我们的联机式写作搜索类似网络素材,做好排序,就可以加工成一篇清单体。
【套路三】语录体
诀窍:
1、语录体侧重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2、语录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段对话,关键是语言要言简意赅,启发他人。
【套路四】点评体
诀窍:
1、挖掘最近热点新闻中话题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某大佬的新发言,某大厂的新动作等
2、这类内容的标题只要把相关关键词都堆上去,文章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
3、做个性化点评
4、有很多变种,基本上要么按人群细分,要么按行业细分,很多人在资讯体最后悄悄带一个自己的广告,然后到不同的群里广而告之。
【套路五】点评体
框架:
1、写作的目标是如何用文字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勾人的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营造出感官上的吸引力,点评你享受到的体验,去吸引别人去体验,写好了就是好种草文。我把这种文章称为点评体。
2、第一个诀窍是用通感笔法去写。也就是是味觉,你要用视觉思维去写,用听觉思维去写……
3、点评体的第二个诀窍就是用名人做背书。人们对于有来头的东西总是格外感兴趣,也更愿意一探究竟,这就是背书的力量。比如:
适合类型: 影评、乐评、游记、美食、各种种草文
4、第三招是把一切平凡的东西都升华成生活态度。
对很多人而言,吃什么、用什么的关键不仅在食物、器物本身,还在于它们能营造出的一种生活氛围,俗称“XX代表着XX的生活态度”。
5、第四招是用活对比。通过对比放大描述对象某一方面的特点,看上去似乎有点夸张却也不觉得浮夸,让用户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套路六】图片体
诀窍:
1、找到一组风格一致,主体拍摄对象一致的图片,然后加上自己的创意,变成一个四格漫画,或者更长的图片故事。
【套路七】问答体
诀窍:
1、问答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简要回答多个人的问题,拼成一篇文章,尽量让问答的内容都在一个范围或几个范围内。
2、第二种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成一系列问答,然后一一作答,特别适合政策文章的解读。当然一些热点话题,我们做成一系列问答倒逼自己输出也是可以的。
【套路八】互动体
诀窍:
1、写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作者创造内容,读者看,这种也叫PGC模式(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即专家提供的内容)。
2、另一种是用户创造内容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互动体就是一种作者提供话题,让读者留言创造内容的玩法。
互动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留言,通过回复和置顶优质留言,吸引更多人参与互动。但是要让互动体真正玩起来,第一你的账户要有足够的粉丝,第二最好通知一些铁粉积极带头来互动,把气氛造起来。
【套路九】干货体
诀窍:
1、三种常见的写法,第一种其实是从历史维度,由远到近,娓娓道来前因后果,展示的是对话题关注深度本质不同,在一些政经号很常见;
2、第二种是从某一个学科角度,用各种分析框架深入探讨背后的因缘,这种在果壳网很多;有的号甚至用实证的角度,加上各种脑洞大开的趣味实验,也写得非常有意思,比如“毕导”这个清华理工男的微信号。
3、第三种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去分析一件事背后的观点和矛盾,对于热点时评,我们看到很多深度评论,往往就是这种写法。
4、推荐两个写干货体最简单的小结构框架。
框架一:what why how(2W1H结构)
【1】这个现象是什么?或者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我们有怎么的方法解决?
框架二:SCQA结构(金字塔原理)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 ...
【套路十】鸡汤体
诀窍:
1、好鸡汤离不开讲故事,故事是最容易引爆一个人情绪的,如果故事中还加上金句,那简直是完美。好的故事必须有起伏的情节,有悬念,能满足人的好奇心和同理心。
2、写故事有两种常见视角,第一种手法是以第一人称,讲自己或自己身边朋友的故事,开头往往是我有一个朋友,他生活在怎样的场景,遇到怎样的困难,他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必要的话加上解决方案或者一句话金句点评。
第二种是第三人称,多用于讲别人的故事,适合用时间轴串联全部细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断创造反转情节,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这种反转多的文章,特别是在知识付费行业用得很频繁,我把这个叫逆袭体。
3、反鸡汤文,对看不顺眼的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反驳,只要压准了情绪点,一样能火爆。反鸡汤体并不见得就比鸡汤文更优越,无非是压中了另一种情绪,满足了另外一群人的宣泄需求,或者满足了另外一群人的智力优越感,带来了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