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成功有多重要?

陈昌 51 人浏览 收藏 0
第一次成功有多重要?

我是一个讨厌心灵鸡汤的人。 


因为我发现,大多数心灵鸡汤,无论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还是“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本质上都是在描述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越努力,越成功。 


我倒不是觉得这个逻辑有错,事实上,这个逻辑十分正确,就像1+1=2一样正确。 


但只知道1+1=2的人,照样很难成功。 


我觉得,真正值得我们去追求的逻辑,应该是“越成功,越努力”。


1


我讨厌心灵鸡汤,不是因为它错了,而是因为它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煲一碗鸡汤,其实很简单,我现在就能用我自己的故事写一篇鸡汤给你们看:


我热爱写作,从学生时代就坚持写作,最开始在人人网上写,后来人人网没什么人用了,就开公众号写,每月至少一篇,风雨无阻。


写文章时为了思绪不被打断,经常一整天不吃饭、通宵不睡觉。


毕业以后,尽管自己所在的系排名全国第一,还是毅然从事了与自己本专业无关的新媒体,终于写出10w+文章若干篇证明了自己。


然后我就可以像所有的鸡汤文那样告诉你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哪怕你学的专业与你梦想无关。


这样写故事,很省心也很省力,但我的良心告诉我,这篇文章,不能这么写。


因为这个故事,虽然是真的,但却省去了很多细节:


中学时,我其实一点儿都不爱写作,还经常因为不交周记而被罚站。


大一时我选了一门以科幻小说为主题的选修课,那门课的期中作业就是写一篇科幻小说。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写小说,写完这篇小说以后,我觉得就这么交上去只给老师看太可惜,枉费我一番心机,于是晚上睡觉前顺手就把它发在了人人网上。


结果一觉醒来它就点击过万,身边的同学都半开玩笑地叫我“作家”“网红”。


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如果你第一次写小说就点击过万,你肯定也会写下去,因为一天不吃不喝的辛苦,比起你的文章被数万人点击,数千人点赞的成就感,实在是不值一提。


到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就已经写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点击破十万的文章。


而我的专业课成绩,其实一直都很普通,所以大学毕业时,选择新媒体行业而非本专业对我而言,也并不是一件需要多少勇气和决心的事。


所以讲故事的人,大多都只愿意讲前面的故事,而会隐去这些细节。


然而,这些隐去的细节,对成功的贡献一点儿都不比前面的励志故事要小。


所以当我仔细审视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我的故事,最能说明的道理其实是:


越成功,越努力


讨厌辛苦,是人之常情。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真正能够维持努力的是成就感。


2


其实想获得成就感很简单,比如学生时代,120分钟的数学考试,你90分钟就把题做完了,这时你环顾四周低头答题的同学,肯定会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


如果这个时候老师来表扬你,夸你数学天赋好,鼓励你去做更难的题,你一定会很开心地去做,然后你的数学就会越来越好。


这就是我说的越成功越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需要拿着鞭子督促你去努力,顺着你的天赋给点鼓励,你就会心甘情愿去做了。


但可惜在这种情境下,你一般不会得到老师的鼓励,而会遭到警告:做这么快,一定不仔细,还不好好检查。比别人快有什么用?都是虚荣心!


明明没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却取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就,在很多人看来是可耻的,是虚荣心。


在这种观念的熏陶下,无数人即便找到了自己的天赋点,第一反应也是压制自己的“虚荣心”却没想过把它变成梦想和追求。


这样的鸡汤,让无数迷茫的人把没梦想当做了自己不努力的借口,又让无数人还没尝试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就偏执于自己并不擅长的事业中。


其实,梦想也可以从“虚荣心”中来。 


黄渤在高中就做了歌厅的驻唱歌手,还在全国各地演出。学生时代就开始做音乐,简直是音乐梦想的典范。


但他当了很多年歌手,还是一点名气都没有。


而他第一次拍电影,出演管虎执导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就获得了2001年度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


也是因为这一次刺激与鼓励,黄渤才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而他的发迹,源于在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里演了个配角。别的配角都没红,就他红了。


做歌手的黄渤,起步早,还很努力,而且就算没人欣赏也坚持了很多年。


做演员的黄渤,第一次拍电影就拿奖,演配角都能红。


按照传统的眼光,黄渤的歌手梦应该更为可敬。


但作为观众,我只会说,好在黄渤被虚荣心刺激去了北影,没有一直做一个歌手。


比起天赋排在后10%,靠前1%的努力来让自己成为人群中的前10%,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自己天赋排在前1%的事,再用1%的努力来让自己成为人群中的万里挑一。


3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自己天赋排在前1%的事呢?


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搜索“如何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你会得到一大堆干货和方法论。


所以我不想条分缕析的告诉你关于如何找到自己天赋的一二三点,这样的文章,相信你看过以后转头也会忘记的。


我只想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还觉得迷茫,没找到自己的天赋点,就千万不要让自己陷于“一个人”的状态。


不是说身边一定要有个人陪,而是你一定要与和这个世界保持联系。


迷茫最容易让人封闭,让人想要把自己关到小黑屋里,苦苦的思考人生的方向和出路。


但方向和思路其实通常隐藏在你和这个世界的交流之中。


当我回首我的经历,我发现,如果不是选了那门科幻小说的选修课,我或许永远都不会去试着写一篇小说。


如果不是在毕业季,我在和师兄闲聊时他偶然提起有一份新媒体的工作他觉得很适合我,我或许永远不会把写作当做职业。


在写作这条路上,所有的转折点,都不是我坐在小黑屋里一个人想出来的,也不是看各种“深度好文”看出来的,而是我在完成一个个任务,和一个个人推心置腹地聊天时的赠品。


有的人总觉得,自己迷茫,自己没有梦想,是因为没有资源,没有钱,没有时间,所以就没有信息,没有尝试的机会,于是就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如果你睁开眼去看看身边的聪明人,你会发现聪明人总是对这个世界保有旺盛的好奇心,他们总能在习以为常的场景中,找到事物运行背后的规律,就像牛顿从落下的苹果中发现万有引力一样。


他们也总喜欢和其他有好奇心的人相处,即便没有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却总是懂得很多。


真正的聪明人都明白,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是一个积累了几十年信息的宝库,而这个世界上事物背后的逻辑和规律通常都是共通的,你不必什么事都去尝试之后才能发现自己该做什么。


你觉得自己找不到天赋,是因为你总在封闭地冥想,总在一个人待着。


于是你可以做得比别人优秀的事你都还没尝试过,你明明做出了成果却没人告诉你“你真棒,你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最后你在等待梦想的焦虑中蹉跎了自己的二十多岁,或是在辛苦付出却观者寥寥的寂寞中郁郁寡欢。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寓言结尾吧:


一只狐狸在悬崖边立了块牌,上面写着:如果你不勇敢地跳下去,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狐狸每天都在悬崖下炖吃着跳下来摔死的鸡。


希望你不要明明很努力,却成了那只摔死的鸡。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陈昌。



注:本文转载自陈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