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分类: 文摘 | 标签: 心灵探索 | 浏览 1359

你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地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而更加困难的是,你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几千块去听风头正劲的某大咖演讲,哪怕他标价¥38 的书里所阐述的思想完全一样——这也好理解,毕竟听演讲这个行为有逼格又轻松,况且还可以勾搭上大咖;而相对让人不那么愉悦的还是埋头看书这件事了,至于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认为唯一靠谱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咖是不是够大,但是思维懒惰者总会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至于“旅游去体验生活”这件事,我很认同其价值,不过我认为其美好特质依然与思维懒惰者无缘。我问过好多朋友: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令我吃惊的是,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好像没几个人能真正说出一个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当然,有一个女生想得比较清楚,她认为“旅行是一种让自己从例行公事般日常脱离,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也许正是她的这种认真思考所带来的对于旅行的认同感,让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往返机票和住宿的预订、装备行李的配置,以及记录心情的旅行札记——无一例外的精心规划。我几乎能想象出这种积极的准备态度会让她拥有怎样高品质的旅行经历。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对此有过精妙描述。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反应快速,但很容易上当。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却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处理方式——面对于变化缓慢的环境,基因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不存在任何问题。一方面,它做出了一个大概率靠谱的决定来应对环境的缓慢变化;另一方面,懒惰地走捷径也让基因节约了能量,这对于远古时期食物获取成本极高的人类而言意义非凡。所以,当我们谈到为什么人会“思维懒惰”、或者为什么不习惯于“深度思考”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通过向基因施压,让其减少对于“条件反射”这种救命神器的能量分配,转而向“深度思考”这种奢侈品倾斜。这对从远古穿越而来的基因而言,无异于降低基因携带者的生存概率。简单来概括,深度思考在基因层面是反人性的。


自1948年辽沈战役,每天深夜林彪都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听取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而林彪则认真细致地记录着大数据。在一次关于“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中,林彪敏锐地从一个数据的微小变化中察觉到了异样,面对一脸懵逼的吃瓜部下,林彪用三个疑问确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林彪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事实上,林彪可以如此笃定,正是得益于他高品质的勤奋——拒绝思维懒惰,坚持深度思考——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在林彪脑中形成了系统化的数据库,所以一旦出现偏差,他便可以及时发现不同,推理出准确信息,找出关键价值所在。


在林彪推理出情报的帮助下,新六军的指挥所很快就被连锅端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这位出身黄埔并留学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参加过滇缅战役的名将,想不到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这么快就被灭掉,输的不甘心,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当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断之后,他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


除了重视数据,林彪的勤奋细节还体现在他尤为重视调查,作为“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的总指挥,他在战前三次到平型关乔沟一带进行实地勘察:

第一次是他带着参谋人员和电台去的。首先到平型关关口,爬上关口北侧山岭,对着地图观察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和道路。然后下山沿西跑池、东跑池公路到乔沟至东河南,察看峡谷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

第二次是他化装去侦察的。重点勘察了老爷庙前的地形和乔沟南侧山地地貌,一个完整的伏击战计划在林彪脑海里基本形成;

第三次是在上寨动员会后,林彪和聂荣臻带着旅长、团长们去侦查的,并在现场向各团指定了埋伏地点,明确了师、旅、团指挥所的位置。

战争的筹备工作历来繁杂,在战争开始前三天,基于各种局势下的战斗模拟就没有停过,这还不包括对于战时的部队部署,以及战前对于全师连以上干部的动员工作。诚然,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少,林彪在战前基于“深度思考”的勤奋准备对于平型关大捷的结果功不可没。


林彪自己在《怎样当好一名师长》一文中就分述九点,把他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总结。文章网上可以找到,看上去朴实无华却内含寸劲,条条直达要害。在我看来,估计很少有人能按这九条来落实,原因是太耗心力——至少有四条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深度思考”,其中第五条的要求是这样的,因为太过经典,我原封不动引用出来:


——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不能因为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就把它丢开,留下一个疙瘩。如果这样,是很危险的,在紧要关头,这个疙瘩很可能冒出来,就会使你们心中无数,措手不及。当然,在战争环境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个战役、战斗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有时脑子很疲劳,有的问题可能立即回答不了。这时,除了好好地和别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觉,睡好了,睡醒了,头脑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开窍,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决了。总之,对每一个问题不能含糊了事。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

——


这里必须要说实话,起初我看完林彪这篇文章,居然相当紧张,直冒一身冷汗。因为遑论真刀真枪地上沙场,仅仅看完这九条,就发现居然有如此多不达标之处,可见通过“深度思考”让自己的“认知升级”,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同时也松了一口气,甚至略有欣喜——好歹已经知道了方法,也算上了道。


写到这里,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我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而至于如何深度思考,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我也会在今后的文章中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blogger


更多心灵探索:



©拾趣笔记 鲁ICP备16008211号
本站属于公益网站,没有盈利内容,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由于出处作者信息无法准确查证
如有侵权请发邮件到QQ邮箱:540035126#qq.com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