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专题
大量做小事

《中国好声音》中有一个小情节,所有参赛选手都是跑步入场的,后台门打开之后,镜头里有一只握着话筒的手,参赛选手接过话筒,冲上梦想舞台。我经常想,那只拿话筒的手是谁的?是临时雇的电工,还是某名校编导系的毕业生?恐怕后者的几率会大很多。
想想他要做什么吧。首先,他的手不能伸得太出来,因为主要画面是参赛选手和话筒。其次也不能太缩,否则话筒就无法出现在画面中。他还必须要根据参赛选手的高矮调整举话筒的位置,否则有可能挡住选手的脸。还有,话筒不能握太紧,否则选手一把没有拿过去那可糟糕,话筒也不能握太松,要不然选手可能没接牢,话筒就掉地上了。
递个话筒是大事吗?显然不是,但这样的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得好吗?我看未必。
《中国好声音》的团队非常优秀,进入这样的团队和项目可能是大多名校电视编导系优秀毕业生所向往的事。可是一旦进去了做什么?视觉总监能轮得上你吗?我猜能做的也就是在刘欢不准备上第二季做导师的时候,上司给你300 个经纪人的电话,让你一个一个打去问备选导师们有没有档期。我猜就是让你举个话筒,如果举得不好,还随时有被骂被替换的可能。
《中国好声音》是大事,可轮到你做的,却都是小事!
别说你是新人,没什么经验,就算是做到了视觉总监,你以为做的都是大事吗?我做过一个明星代言的产品发布会的现场总控。那位明星代言的是洁面产品,彩排时发现代替明星洗脸的那个男模身高太高了,怎么办?让男模全程坐着,不能抢了明星的风头。其次,洁面乳的泡沫不够丰富,视觉表现不够强,怎么办?想办法加点料进去。男模洗脸开始用的是个红色塑料脸盆,看上去很土,怎么办?换呗。
虽然换脸盆,洁面乳加什么东西以及找凳子这些具体的事我不会做,但是作为现场总控,发现这些细节的是我,因为现场效果不好的责任人也是我。而能够发现这些细节,就是之前大量做小事所累积的经验。
更多职场心理:
- 不如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
- 做医生还是程序员,如何选择?
- 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
- 工作没啥劲头咋办?
- 张锐猝死
- 满意永远是暂时的,而欲望长存
- 你不是岁月静好,你就是懒
- 我成为高管后明白的这些道理
- 工作像恋爱和婚姻,你得找到合适的人和地方
- 越没本事的人,自尊心越强
- 钱到用时方恨少
- 走入肖申克监狱
- 只有工作才会退休,事业是永远不会退休的
- 老板不加钱,不是嫌你老
- 现在的每一步积累
- 大量做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