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专题
我是怎么对数字变敏感的

读书时,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参加工作后,我所从事的工作,却是个天天跟各种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做统计数据的工作,一堆数字,我加过去,而后加过来,怎么都对不起来。第二天就要交那份报告,那天晚上,我却被困在一堆数字里,晕头转向,欲哭无泪。在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位新来的工程师来找资料,成了我最后的救命稻草。在我的万般央求之下,他帮我把那堆统计数据给弄了出来。
从此,那些数据就变成了我的噩梦。有段时间,我做梦的主要内容,就是不停计算数字。但我却常常因为一些数字的准确性,而被上司骂得狗血喷头。我不服气,但又无奈。有些事情,我也常常搞不懂,那些数字都是我统计的,一个个都是我输进电脑,做成图表的。为何我发现不了其中的错,而上司翻翻,扫一眼,就能发现错误呢?
后来,我从统计,被调入生产线,之后,又被调去任品质部主管。最糟糕的事情,就发生在那一年。工作忙,常常起早贪黑。每次开会,检讨工作,除了带着一堆资料之外,当然还要记住很多重要的数据。但我是对数据不敏感。其结果是,我越想拼命记住那些数字,我的记忆力却变得越差。一度到了我跟别人讲话,讲了上半句,竟然会忘记下半句想讲什么。
有一天,我们在那里进行月度检讨。老板问财务部经理一些经营数字,比如销售业绩,成本状况,等等,我听财务部经理在那里翻着月统计报表,答:“8360912元”,“337231元”,“4053222元”。老板忽然问起三个月前的材料成本数据,财务经理傻眼了,手上没有报告,答不出来。我恰好记得那些数据,便顺口答:“234万。占了整个产值的28%。”散会后,我很奇怪,对数据一向迟钝如我的人,何以记得三个月前的成本数据?仔细想,原来那时候我要分析品质成本,就看了整个成本数据。但我记忆力本身就差,又对数字不敏感,所以只是记了大数。
记大数?我忽然开了窍。我过去之所以记不住那么多数据的原因,想来大概也如财务经理一样,数字弄得太精准。数字精准,就必须得花大力气去记。但事实是,没有人有那样的精力和能力,记得那些精确到个位的数字。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在企业里,做为管理人员,分析和判断时,只需要到万位数就可以,万以下的数字,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一些数字,则只需要记住百分比即可。有了大数,有了百分比,有些数字记不住,其实不打紧,一推算,就出来了。
当明白了这些的时候,我就开始调整我的工作方法,记数字的方式,有意识训练自己。后来,我尝试让自己记住更大范围、更宏观的数字,比如世界范围内的行业数字,在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数字,中国的行业数据,某个地区的行业数据。我尽大可能放宽我的视野,搜寻与我所从事领域相关联的数字,拿来判断一下,琢磨一下它的好坏,根据它的走势,寻找一下它的判断基准点。渐渐的,我也变成了一个对数字敏感的人。
特别是我离开原来的公司,到了新公司之后,能快速记住主要的关键指标和数字。我在一两天之内,就能从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和报告中找出问题;我能看一眼财务的数据,就指出那些重要指标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及中国发达地区水平、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乃至重要物料计算是否准确。我甚至能比排计划的人,更能快速计算出物料需求量,生产中可能受阻的位置和可能受阻的时间等等。
他们常常惊叹我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为我的记忆力超人。其实非也。到现在,我还会常常忘掉很多常用的电话号码,每次都要从手机中查,甚至不记得现在租住房子的门牌号码。之所以能记住与那么多与工作有关的数字,无非是我对工作用心,找到了一点点记住数字的技巧和规律。总结起来,其实也相当简单,就几句话:“记大数,略小数,有事没事,琢磨琢磨关键指标,盯紧异常数。”
更多职场故事:
- 家休产假的表妹考上了研究生
- 月入5k和5w的差距到底在哪,为什么你总是出力却不讨好?
- 贴发票的故事
- 神奇的哥
- 买土豆
- 新媒体编辑要怎么做才能提高
- 有远见的有心人
- 你若不强大,谁都可以欺负你
- 罗永浩多年前的新东方求职信
- 稳定并不长久
- 做了几十种兼职,为什么最后被大公司拒之门外
- 外企公司的职场妈妈们
- 把危机变转机
- 芳姐接电话
- 心机到城府
- 人活到了30岁,月薪还停留在20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