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专题
越急于表现什么,说明内心越缺什么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
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
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清代·陈宏谋《养正遗规》
才不足则多谋
我们遇事经常费煞思量,难以决断。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们才学不足的表现。才学积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借力前人的经验,在前人智慧中迅速找到解决方法,当断即断,不受其乱。
识不足则多虑
弘一法师曾对这句话如此解释道:“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
见识,是在自身才学和经验上发展起来的品质,代表人的眼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多虑,指的是对未来的担忧,不知道前路如何。如果见识足够,就会知道未来不过是现在的延续,专心过好当下生活,一切疑虑都可以消除。
威不足则多怒
很多时候人们发怒,是因为感觉到别人不尊重他。他需要采取极端的手段,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是威信不足的表现。可是这样的发怒,更加暴露出自己德行的欠缺。
威望都是从德行而来,道德的力量可以摄服一切大众。而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哪里会用愤怒去招众人的怨恨呢?
信不足则多言
《易经》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的人叽叽喳喳的说话,解释这个解释那个,很多时候是因为别人不相信他。
一言九鼎的人,掷地有声,根本不需要多费唇舌。
勇不足则多劳
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有干劲,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勇气。没有勇气的人,做事畏缩,拖泥带水,只能被事情所劳。何谓真正的勇气?凭借内心持守的一份真气,一鼓作气而成事,毕其功于一役,事半而功倍。
明不足则多察
做事的时候,往往有很多细节,看的我们眼花缭乱。而这就是“明不足”的表现。“明”指的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的智慧。
养成这种智慧的人,看山看水好像都是漫不经心,但已经将事情的本质把握住。明不足者,只能孜孜以求,多看多听,养出自己的眼力。
理不足则多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掌握大道之理的人,只需默默耕耘,等待收获成果的一天。而本身无理之人,没有底线原则,多巧言令色,其实只不过是遮掩自己空虚的实质。
情不足则多仪
“仪”就是礼仪,礼仪是用来规范人际关系的,越是陌生的人越需要以礼仪对待。
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用真心待人者,才可以享受与人争席的快乐。
《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之道,在于追求平等发展,均衡持重。
人应该效法自然,因为按照“木桶理论”,限制人发展的关键,往往就是他的短板,即他的不足之处。
更多成长心理:
- 老人在钓鱼
- 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 如何摆脱浑浑噩噩的生活?
- 献给那些还在一线城市奋斗打拼的人
- 苑田勇一
- 尖毛草定律
-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穷
- 越急于表现什么,说明内心越缺什么
- 给自己一点勇气,赢得你渴望的生活
- 王者荣耀耗尽了80%的人上升的空间?
- 如何利用一个暑假内外兼修实现逆袭?
- 不要怪罪孩子的毛病,那都是你教的!
- 大学毕业时的24岁顶多就相当于早上7点12分
- 长期坚持跑步,人生会发生什么改变?
- 你是怎样毁掉自己一生的?
- 十年后,我会变成什么样子?